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气象雷达 气象雷达
厦门天气实时境况_厦门天气实况报道
tamoadmin 2024-11-29 人已围观
简介1.UFO频显中国领空讲了什么?2.神舟七号发射后最新资料3.东广新闻台的东广新闻台之成功与突破4.中国进“烧烤”模式,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5.UFO真的多次出现在中国吗?6.1999年为什么UFO会频显中国领空?1999年11月2日16:45、11月9日16:45“UFO”两过上海某报上海报道:“不明飞行物又光临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在9日再次“现形”。这次,
1.UFO频显中国领空讲了什么?
2.神舟七号发射后最新资料
3.东广新闻台的东广新闻台之成功与突破
4.中国进“烧烤”模式,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
5.UFO真的多次出现在中国吗?
6.1999年为什么UFO会频显中国领空?
1999年11月2日16:45、11月9日
16:45“UFO”两过上海某报上海报道:“不明飞行物又光临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在9日再次“现形”。这次,它以用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轨道,在申城上空“逛”了十几分钟后,又神秘地消失了。
据站在虹桥地区的目击者杨**称:9日下午4点40分左右,西南上空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与上周四出现的一般无二,飞行物全体呈金**。头部很亮,身后拖着白色的尾巴,比飞机短得多,像燕子的尾巴,交叉后又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匀速地在天空中飞着,整个过程与上次时间相似,大约在十几分钟之内。
4点45分,在新闸路的目击者胡**称:前天下午5点左右,看到与上周四一样的飞行物,正由南朝北匀速飞行,整体金**,就像“哈雷彗星”。与胡**一起的同事都嚷道“看见了扫帚星”。
上海天文台汪显坤告诉记者:前天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时间与上周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相隔7天,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其次是两次出现时间都在下午5点左右,不明飞行物的位置、形状颜色、轨道,两次都一模一样,这样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断:这是飞行器,而且是人工飞行器。它不是云,也不是光,更不是大气现象。天文台能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态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不久将会揭晓。
对于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学院派”和“百姓派”两大类。“百姓派”坚持认为是“天外来客”在观察上海。
一束光而已
“学院派”的大部分意见是,这是一种大气现象。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启承接受传媒访时,以断然的口气表示:“何来UFO?一束光而已。”
据傅启承分析,其一,这个‘不明飞行物”不可能是流星,流星在天空闪现只有几秒钟时间,不可能在天空静止十多分钟;其二,不可能是人造卫星碎片,因它与陨石相似,闪现时间短且不能静止;其三,也不可能钢球,太阳光照在气球上确实会发光,但是球是圆的,在半空中见到的只开个点,而“不明飞行物”则是长条形的;其四也不可能是飞机,因为飞机是运动的。由此傅启承认为那是一种气象现象。他解释说,可能是一缕夕阳的光线从一条极小的云缝中射出,斜照在一片云层的底部,呈橙红色。由于当时风力极小,云彩缓慢行进甚至静止。
1999年12月10日广东发现UFO
12月10日,广东省新丰县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并被拍摄下来。
10日傍晚6点40分左右,在新丰往广州方向的山区公路上,广东省水电二局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刘少波发现并拍摄到不明飞行物。当时,这一不明飞行物正在以弧线形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尾部喷出两道白色尾翼。据刘干事介绍,从拍摄开始到飞行物消失,大约有10多分钟。
1999年12月12日台湾了看到了UFO
12月12日,在我国台湾省北部地区,一当地居民拍摄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照片。拍摄者称,当时他看到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划过,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个不明飞行物被怀疑是前几天曾在上海出现的飞行物。
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逮住”UFO
12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北京昌平区刘村镇西南部的上空,出现了两个不明飞行物体。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地拍下了这两个不明飞行物体。这两个飞行物与近日出现在上海的飞行物极为相似,两个飞行体一上一下缓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约20分钟左右,飞行物体飞离记者的视线。中央电视台在当天晚上晚间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
1999年12月14日强光掠过重庆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点49分,正在重庆大溪沟人和街68号楼顶上休息的冯昌仁老人激动得大叫起来,一种明亮的不明飞行物划过重庆上空。
冯昌仁老人称,当时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顶的空地上练毛笔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闪,猛然抬头,只见一道强烈亮光正从黄角丫方向迅速“掠视”过来,还带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冯老忙喊孙子、老伴和邻居看。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飞机飞得高一点、快一点,很快飞向了港北方向,大约持续了两分钟。因时间太短,冯先生没有来得及拍下这道“奇观”。
记者得知后,迅速与驻渝空军某部取得联系,该部称,昨日重庆上空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市气象台也称,昨日天气没有异常变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飞到长春
继上海发现不明飞行物后,12月11日下午,长春市民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用摄像机摄下了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
12月11日下午4时,长春一栋居民楼5楼的姜先生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发现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个发光体,呈橘**。此时是下午4点零7分,当时太阳已落山,天边的云彩呈粉红色,姜先生立刻打开了自家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最初的两分钟,该飞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缓慢移动,中间闪着亮光,尾部是非常美丽的橘**。接下来,该飞行物又平行飞行,有一瞬间,几乎停留在空中一动不动。大约下午4点10分,在这一飞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大约下午4点18分,两个飞行物在姜先生的视线中完全消失。
记者向当地驻军了解到,当日并没有举行过飞行实习。而同样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的市民王先生则说,该飞行物的飞行情形与电视上所播的上海发现的不明飞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现长春
一不明飞行物体20日下午三度光临长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这是12月11日以来不明飞行物第二次出现在长春市上空。
据目击者介绍,11月20日下午3点45分钟右,长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现一橘**飞行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几分钟后便不见踪影。大约十几分钟后,该不明飞行物又从相反方向飞回,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不明飞行物看起来特别清晰,头部呈圆形,尾部特别长,飞行约一分钟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隔了有十来分钟,该“飞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样,出现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报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飞行白光”拜会江城武汉,造成700余株大树拦腰折断。
9月11日深夜,大连市一位市民称亲眼目睹4个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暗**,在云层上做旋转式飞行,其速度比飞机快2~3倍。
11月23日17点30分左右,数人在汕头机场共同目睹一不明飞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状)拖着约10米长的淡**尾烟从北向南缓缓飞行,17点45分从视界中消失,整个过程约15分钟。
12月2日17点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现一橘红色不明飞行物。
12月17日17点20分,厦门岛西南方发现不明飞行物,约持续15分钟。
12月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大连市上空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它像一个火球,扁扁的、长长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飞行,呈橘**,10分钟后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飞行物再度光临上海,与7天前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颜色、轨道都一模一样。
12月11日下午5点,武昌一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不明飞行物自西南向东飞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飞行物似一条小小的白色光带在天空游弋。
12月11日下午4点零7分,长春市上空出现一橘**发光体,大约4点10分,这一飞行物左下方又出现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
2000年1月7日,卫星逮住巨大不明发光体
覆盖山东半岛及海域上空;
形状为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被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拍下实况;
藏在人类肉眼难及的大片厚重云层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点,山东莱山机场烟台民航站气象台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该站工程师在5日晚的气象卫星云图中惊讶地发现,山东半岛上空出现巨大的不明发光体。
据《烟台晚报》报道,这是莱山机场气象卫星系统开通以来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现象。据介绍:1月5日23点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图时(GMS-5气象卫星在距离地面2万米的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专门拍摄北半球的气象云图),发现了这一巨大的不明发光体。发光体所覆盖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跨距为3~5个经纬度,中心位于东经122度、北纬36度,呈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影图经放大处理可以看出:发光体外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空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而据红外云图显示,此时的山东半岛上空是大片厚重的云系。由此可以推测,由于不明发光体位于云层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据了解,GMS-5卫星每隔1小时拍摄一幅云图,然后经过半个小时的系统处理,再向地球各卫星云图接收装置发送信息,所以北京时间23点32分云图上出现的发光体,实际是23点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目前,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只能断定其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发光体,而且可能在运动中,不能进一步断定其是人工物体还是其他。
该不明发光体有两点可疑之处,一是红外系统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没有任何物体、发光体,而可见光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专家推测,该发光体外部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是具体大小难以计算,单从卫星云图看,发光体几乎覆盖整个山东半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发光体距离卫星镜头较近。
据介绍,此前,该气象站人员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奇怪的发光体在山东半岛上空,不过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UFO频显中国领空讲了什么?
在经过数天的争执后,权威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发言称:“很可能是一种特殊飞行器。”根据得出这一结论的王思潮研究员解释,空中发光物可有7种不同类型。按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的现有资料分析,可基本排除天体、高空气球、云彩、飞机尾迹等。对于“一束光”的看法,王思潮明确表示不赞同。他称,在近万米高空,云彩不可能在一个多小时中基本保持原状。
来自华东空管局的消息排除了新型号飞机实习的可能。
1999年12月10日广东发现UFO
12月10日,广东省新丰县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并被拍摄下来。
10日傍晚6点40分左右,在新丰往广州方向的山区公路上,广东省水电二局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刘少波发现并拍摄到不明飞行物。当时,这一不明飞行物正在以弧线形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尾部喷出两道白色尾翼。据刘干事介绍,从拍摄开始到飞行物消失,大约有10多分钟。
1999年12月12日台湾了看到了UFO
12月12日,在我国台湾省北部地区,一当地居民拍摄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照片。拍摄者称,当时他看到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划过,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个不明飞行物被怀疑是前几天曾在上海出现的飞行物。
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逮住”UFO
12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北京昌平区刘村镇西南部的上空,出现了两个不明飞行物体。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地拍下了这两个不明飞行物体。这两个飞行物与近日出现在上海的飞行物极为相似,两个飞行体一上一下缓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约20分钟左右,飞行物体飞离记者的视线。中央电视台在当天晚上晚间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
1999年12月14日强光掠过重庆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点49分,正在重庆大溪沟人和街68号楼顶上休息的冯昌仁老人激动得大叫起来,一种明亮的不明飞行物划过重庆上空。
冯昌仁老人称,当时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顶的空地上练毛笔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闪,猛然抬头,只见一道强烈亮光正从黄角丫方向迅速“掠视”过来,还带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冯老忙喊孙子、老伴和邻居看。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飞机飞得高一点、快一点,很快飞向了港北方向,大约持续了两分钟。因时间太短,冯先生没有来得及拍下这道“奇观”。
记者得知后,迅速与驻渝空军某部取得联系,该部称,昨日重庆上空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市气象台也称,昨日天气没有异常变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飞到长春
继上海发现不明飞行物后,12月11日下午,长春市民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用摄像机摄下了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
12月11日下午4时,长春一栋居民楼5楼的姜先生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发现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个发光体,呈橘**。此时是下午4点零7分,当时太阳已落山,天边的云彩呈粉红色,姜先生立刻打开了自家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最初的两分钟,该飞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缓慢移动,中间闪着亮光,尾部是非常美丽的橘**。接下来,该飞行物又平行飞行,有一瞬间,几乎停留在空中一动不动。大约下午4点10分,在这一飞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大约下午4点18分,两个飞行物在姜先生的视线中完全消失。
记者向当地驻军了解到,当日并没有举行过飞行实习。而同样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的市民王先生则说,该飞行物的飞行情形与电视上所播的上海发现的不明飞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现长春
一不明飞行物体20日下午三度光临长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这是12月11日以来不明飞行物第二次出现在长春市上空。
据目击者介绍,12月20日下午3点45分钟左右,长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现一橘**飞行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几分钟后便不见踪影。大约十几分钟后,该不明飞行物又从相反方向飞回,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不明飞行物看起来特别清晰,头部呈圆形,尾部特别长,飞行约一分钟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隔了有十来分钟,该“飞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样,出现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报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飞行白光”拜会江城武汉,造成700余株大树拦腰折断。
9月11日深夜,大连市一位市民称亲眼目睹4个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暗**,在云层上做旋转式飞行,其速度比飞机快2~3倍。
11月23日17点30分左右,数人在汕头机场共同目睹一不明飞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状)拖着约10米长的淡**尾烟从北向南缓缓飞行,17点45分从视界中消失,整个过程约15分钟。
12月2日17点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现一橘红色不明飞行物。
12月7日17点20分,厦门岛西南方发现不明飞行物,约持续15分钟。
12月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大连市上空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它像一个火球,扁扁的、长长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飞行,呈橘**,10分钟后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飞行物再度光临上海,与7天前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颜色、轨道都一模一样。
12月11日下午5点,武昌一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不明飞行物自西南向东飞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飞行物似一条小小的白色光带在天空游弋。
12月11日下午4点零7分,长春市上空出现一橘**发光体,大约4点10分,这一飞行物左下方又出现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
2000年1月7日,卫星逮住巨大不明发光体。
覆盖山东半岛及海域上空;形状为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被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拍下实况;藏在人类肉眼难及的大片厚重云层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点,山东莱山机场烟台民航站气象台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该站工程师在5日晚的气象卫星云图中惊讶地发现,山东半岛上空出现巨大的不明发光体。
据《烟台晚报》报道,这是莱山机场气象卫星系统开通以来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现象。据介绍:1月5日23点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图时(GMS-5气象卫星在距离地面2万米的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专门拍摄北半球的气象云图),发现了这一巨大的不明发光体。发光体所覆盖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跨距为3~5个经纬度,中心位于东经122度、北纬36度,呈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影图经放大处理可以看出:发光体外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空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而据红外云图显示,此时的山东半岛上空是大片厚重的云系。由此可以推测,由于不明发光体位于云层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据了解,GMS-5卫星每隔1小时拍摄一幅云图,然后经过半个小时的系统处理,再向地球各卫星云图接收装置发送信息,所以北京时间23点32分云图上出现的发光体,实际是23点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目前,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只能断定其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发光体,而且可能在运动中,不能进一步断定其是人工物体还是其他。
该不明发光体有两点可疑之处,一是红外系统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没有任何物体、发光体,而可见光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专家推测,该发光体外部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是具体大小难以计算,单从卫星云图看,发光体几乎覆盖整个山东半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发光体距离卫星镜头较近。
据介绍,此前,该气象站人员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奇怪的发光体在山东半岛上空,不过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频频亮相的UFO是啥,南航专家称难以捉摸
1999年末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等地上空频繁出现的“UFO”究竟为何物,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猜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专家接受记者访时说,这个东西八成不是飞行器。
南航飞行器系教授、博导姚卫星说,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UFO”是飞行器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首先飞行器要在空中飞行,就要通过一定的飞行速度来形成一个将自身托升在空气中的升力,但是从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来看,这个“UFO”的飞行速度实在缓慢,无法产生这样大的升力;其次在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中,“UFO”还会以静止的姿态停留在空中,而此时它尾部的喷发物却冲向上,这在空气动力学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飞行器要静止在空中,开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动力,那么它的动力面就应在下方、喷发物也是冲向下才对。此外,这个“UFO”还会在极短的瞬间时而缓慢、时而飞快的变速方式飞行,从物理学的加速度上看,飞行器绝对做不到。姚教授认为,所谓的“UFO”极有可能是一团在落日光线斜射下、受忽快忽慢风力驱动的云朵,在目击者的眼中产生了错觉而已。
姚教授同时表示,以上的理由都是从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来谈,但如真有地外文明向地球派遣了与我们的动力、操作方式完全不一致的“天外来客”,这就超出了我们目前对飞行器的理解了。
神舟七号发射后最新资料
1999年11月2日16∶45、11月9日16∶45“UFO”两过上海某报上海报道:“不明飞行物又光临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在9日再次“现形”。这次,它以用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轨道,在申城上空“逛”了十几分钟后,又神秘地消失了。
据站在虹桥地区的目击者杨**称:9日下午4点40分左右,西南上空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与上周四出现的一般无二,飞行物全体呈金**。头部很亮,身后拖着白色的尾巴,比飞机短得多,像燕子的尾巴,交叉后又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匀速地在天空中飞着,整个过程与上次时间相似,大约在十几分钟之内。
4点45分,在新闸路的目击者胡**称:前天下午5点左右,看到与上周四一样的飞行物,正由南朝北匀速飞行,整体金**,就像“哈雷彗星”。与胡**一起的同事都嚷道“看见了扫帚星”。
上海天文台汪显坤告诉记者:前天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时间与上周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相隔7天,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其次是两次出现时间都在下午5点左右,不明飞行物的位置、形状颜色、轨道,两次都一模一样,这样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断:这是飞行器,而且是人工飞行器。它不是云,也不是光,更不是大气现象。天文台能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态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不久将会揭晓。
对于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学院派”和“百姓派”两大类。“百姓派”坚持认为是“天外来客”在观察上海。
一束光而已
“学院派”的大部分意见是,这是一种大气现象。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启承接受传媒访时,以断然的口气表示:“何来UFO?一束光而已。”
据傅启承分析,其一,这个“不明飞行物”不可能是流星,流星在天空闪现只有几秒钟时间,不可能在天空静止十多分钟;其二,不可能是人造卫星碎片,因它与陨石相似,闪现时间短且不能静止;其三,也不可能钢球,太阳光照在气球上确实会发光,但是球是圆的,在半空中见到的只开个点,而“不明飞行物”则是长条形的;其四也不可能是飞机,因为飞机是运动的。由此傅启承认为那是一种气象现象。他解释说,可能是一缕夕阳的光线从一条极小的云缝中射出,斜照在一片云层的底部,呈橙红色。由于当时风力极小,云彩缓慢行进甚至静止。
不明人造物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家澄却认为,如“不明飞行物”确似目击者所言,会拐弯移动,则不可能是云彩。在目击者中,专业人士江晓原称,当时地平高度为60度,而且周围没有云彩,是晴朗的蓝天,因此应否定“不明飞行物”是彗星、流星、飞机、云彩的可能性,他倾向于是“不明人造物体”。
特殊飞行器
在经过数天的争执后,权威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发言称:“很可能是一种特殊飞行器。”根据得出这一结论的王思潮研究员解释,空中发光物可有7种不同类型。按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的现有资料分析,可基本排除天体、高空气球、云彩、飞机尾迹等。对于“一束光”的看法,王思潮明确表示不赞同。他称,在近万米高空,云彩不可能在一个多小时中基本保持原状。
来自华东空管局的消息排除了新型号飞机实习的可能。
1999年12月10日广东发现UFO
12月10日,广东省新丰县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并被拍摄下来。
10日傍晚6点40分左右,在新丰往广州方向的山区公路上,广东省水电二局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刘少波发现并拍摄到不明飞行物。当时,这一不明飞行物正在以弧线形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尾部喷出两道白色尾翼。据刘干事介绍,从拍摄开始到飞行物消失,大约有10多分钟。
1999年12月12日台湾了看到了UFO
12月12日,在我国台湾省北部地区,一当地居民拍摄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照片。拍摄者称,当时他看到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划过,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个不明飞行物被怀疑是前几天曾在上海出现的飞行物。
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逮住”UFO12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北京昌平区刘村镇西南部的上空,出现了两个不明飞行物体。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地拍下了这两个不明飞行物体。这两个飞行物与近日出现在上海的飞行物极为相似,两个飞行体一上一下缓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约20分钟左右,飞行物体飞离记者的视线。中央电视台在当天晚上晚间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
1999年12月14日强光掠过重庆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点49分,正在重庆大溪沟人和街68号楼顶上休息的冯昌仁老人激动得大叫起来,一种明亮的不明飞行物划过重庆上空。
冯昌仁老人称,当时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顶的空地上练毛笔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闪,猛然抬头,只见一道强烈亮光正从黄角丫方向迅速“掠视”过来,还带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冯老忙喊孙子、老伴和邻居看。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飞机飞得高一点、快一点,很快飞向了港北方向,大约持续了两分钟。因时间太短,冯先生没有来得及拍下这道“奇观”。
记者得知后,迅速与驻渝空军某部取得联系,该部称,昨日重庆上空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市气象台也称,昨日天气没有异常变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飞到长春
继上海发现不明飞行物后,12月11日下午,长春市民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用摄像机摄下了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
12月11日下午4时,长春一栋居民楼5楼的姜先生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发现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个发光体,呈橘**。此时是下午4点零7分,当时太阳已落山,天边的云彩呈粉红色,姜先生立刻打开了自家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最初的两分钟,该飞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缓慢移动,中间闪着亮光,尾部是非常美丽的橘**。接下来,该飞行物又平行飞行,有一瞬间,几乎停留在空中一动不动。大约下午4点10分,在这一飞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大约下午4点18分,两个飞行物在姜先生的视线中完全消失。
记者向当地驻军了解到,当日并没有举行过飞行实习。而同样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的市民王先生则说,该飞行物的飞行情形与电视上所播的上海发现的不明飞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现长春
一不明飞行物体20日下午三度光临长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这是12月11日以来不明飞行物第二次出现在长春市上空。
据目击者介绍,12月20日下午3点45分钟左右,长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现一橘**飞行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几分钟后便不见踪影。大约十几分钟后,该不明飞行物又从相反方向飞回,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不明飞行物看起来特别清晰,头部呈圆形,尾部特别长,飞行约一分钟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隔了有十来分钟,该“飞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样,出现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报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飞行白光”拜会江城武汉,造成700余株大树拦腰折断。
9月11日深夜,大连市一位市民称亲眼目睹4个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暗**,在云层上做旋转式飞行,其速度比飞机快2~3倍。
11月23日17点30分左右,数人在汕头机场共同目睹一不明飞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状)拖着约10米长的淡**尾烟从北向南缓缓飞行,17点45分从视界中消失,整个过程约15分钟。
12月2日17点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现一橘红色不明飞行物。
12月7日17点20分,厦门岛西南方发现不明飞行物,约持续15分钟。
12月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大连市上空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它像一个火球,扁扁的、长长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飞行,呈橘**,10分钟后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飞行物再度光临上海,与7天前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颜色、轨道都一模一样。
12月11日下午5点,武昌一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不明飞行物自西南向东飞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飞行物似一条小小的白色光带在天空游弋。
12月11日下午4点零7分,长春市上空出现一橘**发光体,大约4点10分,这一飞行物左下方又出现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
2000年1月7日,卫星逮住巨大不明发光体
覆盖山东半岛及海域上空;形状为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被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拍下实况;藏在人类肉眼难及的大片厚重云层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点,山东莱山机场烟台民航站气象台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该站工程师在5日晚的气象卫星云图中惊讶地发现,山东半岛上空出现巨大的不明发光体。
据《烟台晚报》报道,这是莱山机场气象卫星系统开通以来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现象。据介绍:1月5日23点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图时(GMS-5气象卫星在距离地面2万米的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专门拍摄北半球的气象云图),发现了这一巨大的不明发光体。发光体所覆盖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跨距为3~5个经纬度,中心位于东经122度、北纬36度,呈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影图经放大处理可以看出:发光体外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空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而据红外云图显示,此时的山东半岛上空是大片厚重的云系。由此可以推测,由于不明发光体位于云层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据了解,GMS-5卫星每隔1小时拍摄一幅云图,然后经过半个小时的系统处理,再向地球各卫星云图接收装置发送信息,所以北京时间23点32分云图上出现的发光体,实际是23点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目前,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只能断定其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发光体,而且可能在运动中,不能进一步断定其是人工物体还是其他。
该不明发光体有两点可疑之处,一是红外系统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没有任何物体、发光体,而可见光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专家推测,该发光体外部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是具体大小难以计算,单从卫星云图看,发光体几乎覆盖整个山东半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发光体距离卫星镜头较近。
据介绍,此前,该气象站人员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奇怪的发光体在山东半岛上空,不过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频频亮相的UFO是啥,南航专家称难以捉摸
1999年末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等地上空频繁出现的“UFO”究竟为何物,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猜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专家接受记者访时说,这个东西八成不是飞行器。
南航飞行器系教授、博导姚卫星说,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UFO”是飞行器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首先飞行器要在空中飞行,就要通过一定的飞行速度来形成一个将自身托升在空气中的升力,但是从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来看,这个“UFO”的飞行速度实在缓慢,无法产生这样大的升力;其次在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中,“UFO”还会以静止的姿态停留在空中,而此时它尾部的喷发物却冲向上,这在空气动力学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飞行器要静止在空中,开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动力,那么它的动力面就应在下方、喷发物也是冲向下才对。此外,这个“UFO”还会在极短的瞬间时而缓慢、时而飞快的变速方式飞行,从物理学的加速度上看,飞行器绝对做不到。姚教授认为,所谓的“UFO”极有可能是一团在落日光线斜射下、受忽快忽慢风力驱动的云朵,在目击者的眼中产生了错觉而已。
姚教授同时表示,以上的理由都是从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来谈,但如真有地外文明向地球派遣了与我们的动力、操作方式完全不一致的“天外来客”,这就超出了我们目前对飞行器的理解了。
真是“天外来客”吗
专家们对此持审慎态度。他们认为,外星人飞行器光临地球,目前只是传说,人类并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地球外文明存在的证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也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人造飞行器还是无法证实的天外来物,都尚未对人类构成威胁。缪其浩更进一步表示了对媒体如实报道“不明飞行物”的赞赏。
上海天文台承诺,它将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状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将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揭晓。
东广新闻台的东广新闻台之成功与突破
聚焦“神舟七号”发射
2008-9-25 8:35:52
郑国光指导“神七”空间天气保障工作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宗卫国报道 9月22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来到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空间天气预报运行室,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任务空间天气保障工作进行服务动员与指导。
郑国光强调,要像对待奥运气象服务一样,全力做好此次“神舟七号”飞行任务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工作。他对空间天气保障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是不仅要关注空间天气,更要关注空间环境;二是空间碎片是航天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要加强对空间碎片的监测;三是加强“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决策产品的制作;四是减少服务产品发送流程,可以考虑通过手机向重要用户直接发送关键的预警信息;五是安排好值班,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通过产品来抓住用户。
据悉,为保障“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正密切关注空间天气的变化,力求为“神舟七号”飞行任务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
--------------------------------------------------------------------------------
保障航天员出舱行走安全 气象“奥运星”仗剑护“神舟”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获悉,目前正处于在轨测试阶段的、在奥运气象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被公众亲切称作“奥运星”的我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气象保障中将继续贡献力量:它不仅要俯瞰大地,还要遥测空间;不仅要提供卫星云图为天气预报做支撑,还要对空间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为航天员出舱窗口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首席预报员薛炳森研究员介绍,此次“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障航天员出舱行走的安全,而对航天员出舱威胁最大的就是空间辐射,如遭遇辐射通量较高的南大西洋异常区,会严重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空间辐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空间辐射通量较低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风云三号A星恰恰在空间辐射环境监测方面见长,它上面搭载的空间天气监测载荷,可以实时提供时间分辨率为2秒的监测数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就可以及时把握空间天气实况,从而推算出辐射环境的动态变化,保障服务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
薛炳森说,风云三号A星在空间环境监测方面具有的三大特点,将成为“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利剑”。一是监测数据实时。空间天气监测仪器作为主载荷首次搭载在风云三号A星上,空间监测数据作为业务数据同气象数据一道被实时传输到地面接收站,打破了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将空间天气监测作为附属业务的局面。二是监测数据具有自主权。在以前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中,主要依靠国外的数据,而使用国外的数据会受到很多限制,尤其在一些关键时刻,国外甚至会停止数据发布,极大地影响了预报工作的进行。数据自主后,使用将不受限制,可以获取所需的任何数据。三是监测数据精度高。时间分辨率达2秒,比国外公布的数据精细了8倍,得到的数据已与美国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的同类数据旗鼓相当。
“在提供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同时,风云三号A星最大的用途还是提供大气参数和地表状况,为地面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遥感应用室朱小祥主任介绍,在“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期间,装载着11个国际先进仪器、探测通道达到90个的风云三号A星,以其250米的高空间分辨率不分昼夜地监视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地面天气,它每天会对全球扫描两次,每次扫描宽度为2900公里。风云三号A星上携带有大气红外垂直探测仪,可以在地面上空30多公里的范围形成立体探测。此外,利用我国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双星半小时一次的观测资料、国外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结合数值预报和常规加密观测资料,将大大增强“神舟七号”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度。
--------------------------------------------------------------------------------
地面天气对“神七”发射无不利影响
中国气象报记者苗艳丽报道 9月24日,记者从中央气象台了解到,“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窗口期间,地面天气对飞船发射无不利影响。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乔林介绍,预计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窗口期间,地面风速为5~7米/秒,风向为东南风,高空的最大风速为50~55米/秒,风向为西南偏西风,风条件符合发射要求;天空云量较多,可能不会出现降水天气,无雷电;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能见度在25公里左右,无沙尘天气。这样的天气对飞船发射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据悉,中央气象台还将根据天气演变,及时订正并滚动发布最新预报。
--------------------------------------------------------------------------------
空间天气有利于“神舟七号”发射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的《空间天气公报——“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上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期间,空间天气状况良好,不会有恶劣的空间天气发生,空间天气状况对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等无不利影响。建议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避开空间粒子辐射较强的南大西洋异常区。
据悉,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神舟七号”发射前一个月就开始不间断地提供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神舟七号”入轨后,该中心还将为航天员出舱时机的选择提供建议,同时开展飞船轨道衰变预测、飞船测控误差估计等服务,为“神舟七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
三方面数据支持“神七”空间天气保障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日前,记者从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获悉,该中心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执行任务期间提供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将基于三方面数据:一是来自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监测数据,二是中国气象局自主地基探测数据,三是互联网上提供的国内外监测数据。
据悉,监测数据是开展空间天气保障服务的基础。风云一号D星上携带的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将对质子、电子、重离子等进行监测,风云二号C星、D星上携带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和空间粒子探测器将监测太阳X射线、质子、电子、氦离子、锂离子等,风云三号A星携带的高能离子探测器、高能电子探测器、辐射剂量仪、电位探测器、单粒子探测器将对质子、重离子、电子等进行实时监测。
厦门电离层测高站拥有的数字测高仪以及广州电离层闪烁监测站所有的电离层闪烁监测仪将对电离层状况进行探测。同时,中国气象局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多个GPS台站将为“神舟七号”的导航地位、测控以及短波通信提供服务。
另外,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还需要大量卫星与地面观测数据的支撑,因此,来自互联网上的国内外监测数据对于空间天气保障服务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
四大空间天气因素影响“神舟七号”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在即,该飞船升空后,将开展航天员出舱和伴飞卫星释放等重大活动。期间,飞船和航天员均将面临空间天气的考验,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专家介绍,飞船发射、飞船在轨运行、航天员出舱和飞船返回等将主要受到空间辐射、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空间碎片等四大空间天气因素的影响。
“神舟七号”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着辐射环境仍然是航天员安全的重要空间天气因素。因为航天员将首次实现出舱行走,如果航天员在舱外工作期间遭遇到太阳质子,那将非常危险。因此,在“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中将主要防范高能质子对人体的影响。
“神舟七号”将在距地面340千米的低高度轨道上运行,由于该处大气密度较大,对航天器的阻力较大,航天器轨道高度的维持将明显依赖于高层大气的状态;此外,由于“神舟七号”留轨舱将在轨道继续运行很长时间,高层大气中高腐蚀性的氧原子会对航天器的表面材料造成损伤。
电离层对“神舟七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卫星导航定位和测控的影响,其中,电离层闪烁会影响卫星的导航定位,强的闪烁甚至会导致信号的失锁;二是对短波通信的影响,短波信号会被电离层反射,当短波通信所用频率超过当时电离层所允许的频率时,信号将穿过电离层,射向外太空,地面将接收不到信号。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空间活动过程中遗留在空间的废弃物。来自空间碎片的撞击对航天器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空间碎片与航天器发生撞击,将会给航天系统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危害都是致命的。空间碎片对航天活动的直接影响主要针对航天器,各种不同尺寸的空间碎片会对航天器的不同部分产生多种类型损害。微小碎片累积效应会改变敏感元件的性能;撞击产生的等离子体会破坏航天器供电系统;航天器受较大空间碎片撞击会导致穿孔、容器爆炸、破裂、甚至结构解体。
面对四大空间天气的影响,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将对可能发生的空间天气变化进行预报和预警,对规避和预防工作提供建议,从而保障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
--------------------------------------------------------------------------------
“神舟七号”气象保障全面启动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 王德民报道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将于9月底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择机发射。9月12日,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气象保障服务电视电话会议,这标志着“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气象服务全面正式启动。
目前,甘肃省气象局已成立了“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完成了基于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的“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产品库,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合作完成了“神舟七号”发射关键区天气系统相似预报研发,建立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MOS释用客观预报系统和常见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届时,由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台长陶健红任组长,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建才、酒泉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徐殿祥为成员的现场服务保障组将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参加现场气象保障服务,针对垂直转运、液体加注、发射窗口等重点保障环节制作精细化预报。同时,为做好“神舟七号”备降场区气象保障工作,甘肃省气象局还将视情况派出移动气象台开赴备降场,实时集观测数据,及时向指挥部门提供备降场区各个时刻最新实况及预报。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也已成立了“神舟七号”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以及由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卫星遥感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及应急保障组;制定了服务实施方案,对组织管理、服务管理、运行机制、服务产品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增加了气象观测密度,并派出2名气象专家进入主着陆场区进行应急保障。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提供的空间天气保障将贯穿“神舟七号”发射、在轨运行、航天员出舱和飞船返回全部阶段。期间,该中心将为党中央、院以及相关决策部门提供重大空间天气决策服务材料,主要涉及辐射环境及航天员所受辐射剂量、轨道衰变、高层大气、电离层环境、空间碎片环境等的预报。日前,该中心已完成空间天气服务技术方案,并于8月27日发出了首期《空间天气公报——神舟七号空间天气服务》。同时,还将及时提供飞行任务执行期间卫星云图和遥感分析产品等。
另外,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探测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报社以及中国气象局办公室、预测减灾司、监测网络司等也都做好了“神舟七号”气象服务保障准备及宣传工作。
中国气象局就此次气象保障服务提出四点要求:
一是各级气象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要充分认识到“神舟七号”气象服务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服务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值班,制定好应急预案,保证“神舟七号”执行任务期间各项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是要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做好预报预测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和松懈,加强滚动监测;同时要加强空间天气的预报预测服务,充分展示气象部门在空间天气监测预警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是要加强沟通和联动,提供优质气象服务。要进一步了解需求,主动、及时地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做好决策服务,同时加强气象服务宣传工作。
四是要总结服务经验,建立军地长效合作机制。
--------------------------------------------------------------------------------
“神七”发射现场气象保障启动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德民报道 金秋九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蓄势待发。近日,甘肃省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气象保障任务。由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台长陶健红担任组长,杨建才、徐殿祥两名首席预报员为成员的现场服务保障组将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这是甘肃省气象部门继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气象保障服务之后,再度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保驾护航。
为了保证“神舟七号”发射气象保障工作圆满成功,甘肃省气象局严阵以待,当前已做好了各项准备。甘肃省气象局已完成了基于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的“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产品库,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合作完成了“神舟七号”发射关键区天气系统相似预报研发,建设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MOS释用客观预报系统和常见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系统。
据悉,为了做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备降场区气象保障工作,甘肃省气象局还将视需要派出移动气象台开赴备降场,实时集观测数据,及时向指挥部门提供备降场区各个时刻最新实况及预报。
据了解,2004年底,甘肃省气象局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联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甘肃航天气象中心,并在酒泉建设了航天气象保障基地。今年7月,兰州区域中心气象台和酒泉市气象局气象专家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就“神舟七号”发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业务学术交流。
--------------------------------------------------------------------------------
“神七”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通过评审
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素琴报道 9月12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业务处召开评审会,通过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任务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的相关评审。
据悉,该软件包括数据获取及处理、辐射环境预示、高层大气效应预示、电离层环境演示、空间碎片环境预示等5个模块,将基于自主观测数据(包括风云三号A星以及风云二号D星获取的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和国际共享观测数据,建立实时服务产品显示系统,以图形和文本的形式对飞船所处轨道的辐射剂量、轨道衰变、电离层测轨修正以及空间碎片分布等可能影响“神舟七号”飞船任务的空间天气效应进行预示警示,实现对飞船的空间天气保障服务功能。
同日,“风云三号01星空间天气保障服务软件”、“风云系列卫星空间环境监测数据处理系统”也通过评审,它们也将在“神舟七号”空间天气保障中发挥作用。
中国进“烧烤”模式,今年夏天为何这么热?
东广新闻台的独特类型使其频率成为开放型的“时间版面”。记者在新闻现场可以同步报道新闻的最新动态,重要新闻跟踪滚动播出,使广播成为可以“随时出版”、“连续出版的报纸”。这种“滚轮式”播出方式,做到了“听新闻不用等”,实现了理想的信息接收方式——在需要新闻时随时打开收音机。⑥东广新闻台刚开播,正赶上上海“两”第一次提前到1月份召开。人代会开幕式10点30分一结束,东广新闻台的《东广半点新闻》中就播出了会议开幕消息和工作报告的要点。整个会议期间,新闻台每逢整点、半点都有来自“两会”现场的记者报道,平均做到了发稿两分钟后就能播出,充分发挥了广新闻台随时播发最新消息的优势。在发稿数量上,平均每天播出的报道都在数十条,形式上有记者口播、主持人与记者的连线、播音员播报等。⑦两个月后的3月5日,全国两会在北京举行,东广新闻台再次以自己的及时传递在媒体竞争中为广播赢得了一席之地。
新闻播报的不间断性,为抢发新闻提供了绝佳条件。2004年1月5日,在播发美国“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的报道时,由于东广新闻台是“全新闻”滚动播出,因此就不必像以往那样打破正常节目板块,而是直接由记者对照中央电视台的画面,从头到尾进行同步直播,受到了听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
在其他突发中,新闻台的新闻播报方式也为报道的及时提供了舞台。2004年11月11日,巴勒斯坦民族之魂阿拉法特病逝。东广新闻台在接获消息的第一时间,即打断了正在播出的《午间新闻》,直接插播了这一消息,并在之后的一个小时内迅速安排了一档“滚动闻”与专题相结合的特别报道节目,围绕这一新闻各个时间节点(如我国***前往吊唁、外交部的发言及各国就此事的反应等等),在每个整点、半点滚动新闻都有递进式报道,使听众对此事有一个全景式、进行式的了解,充分显示了东广新闻台即时播报的强大优势。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有关编播人员无论是在预案的准备,还是“临阵”的抢播等方面,都显示了东广新闻台正在不断走向成熟。 除了新闻内容,东广新闻台还十分注重在贴近性上下功夫,在滚动新闻中定时为本地听众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生活资讯,如气象信息、股市汇市行情、市场信息、就业信息、求学信息、文化信息等,体现了对听众生活、保健、文化消费的全方位关怀,成为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秘书”。其中,“气象”是重要的一环。
上海一年中四季分明,天气多雨,关心天气预报是很多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历年收听率调查也表明,凡设立天气预报栏目的新闻节目均为一天中的收听高峰。新开播后的东广新闻台和上海中心气象台合作,开设了“主要商务区温度实况”、“上下班天气”、“短时天气预报”、“紫外线指数、洗晒指数、感冒指数”等多种有用的天气信息,并成为上海市指定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媒体之一。
新闻台内部确立了“有预警信号可以按需要随时打断正常节目进行播出”的原则,并将有关插播节目的权利交由当班监制负责,不必向台领导请示。在七八月盛夏期间,几乎每天都有高温预警信号的插播,保证了受众在第一时间得到气象信息。
2004年夏天“高温黑色警报”期间,新闻台组织了记者进行现场访,蹲点上海中心气象台,以及重点工程现场、主要商业街、商店、公交车等具有新闻价值的地点,访情况在每档整点、半点新闻中随时予以穿插播报,这种优势远胜于其他媒体,也彻底改变了以前那种必须等到晚新闻时段集中播出的状况。7月12日,特大雷暴雨袭击上海,东广新闻台几次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不断抢发最新警报,并仅过7分钟就连通市防汛指挥部播出了最新应对措施;11月8日大雾红色警报,东广新闻台从6:10到8:00不断滚动播出轮渡、大桥、机场、高速公路的最新交通信息。对此类灾害性天气,东广新闻台在本市传媒中反应最快,也成为防灾减灾工作体系中信息传递最迅捷的渠道。
现代社会对电的依赖性相当大,一旦停电,社会生活几近停顿。1999年厦门遭遇14号台风,大面积停电、停水、停煤气。居民看不报纸、看不成电视,厦门电台靠自备发电机,在两个频道开办了直播特别节目“台风真情热线”,使广播在突发中成为党和联系众的纽带,成为社会互动救助的连心热线。广播在突发中,特别是灾难件中,能迅速形成危机预警和救助机制,使广播成为高存性媒体。辊辑讹可以预见,当更重大的突发公共危机来临时,东广新闻台将进一步呈现其社会价值。 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2004年以来的两次调查,东广新闻台收听率较改版前有了明显飞跃,尤其是除《东广新闻》外的其他时段。
其中,10:00~15:00收听率上升200%,19:00~24:00收听率上升100%。从上海广播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数据来看,在一共13套广播节目中,东广新闻台10:00~15:00上升116%,15:00~19:00上升80%,19:00~24:00上升27%。
上海地区不同广播频率的听众构成分析表明,东广新闻台听众中,自我评价“生活水平很高”的比例列第一、“购买耐用消费品有决定权”者比例列第一、“月收入2500元以上”的高收入听众比例列第二、“本科以上学历听众”拥有比例列第四、10~44岁年轻听众拥比例远高于竞争对手。
综合分析证明,东广新闻台听众学历高、年轻化、收入高、购买力强,市场占有率快速跃升,纯新闻类型化电台的推出,满足了上海听众的收听需求,市场价值和潜力为本地最大。
东广新闻台的特色优势也成为了广播广告市场中叫得响的品牌。在不安排任何“软广告”的情况下,东广新闻台去年创收达到2000万元以上,相较改版前“老少频率”的百万元上下,增幅高达十几、二十倍。
值得一提的是,东广新闻台50多名编播人员中,将近70%只有从业不到3年的工作经历,无论在访技巧、编辑思想,还是播音水平上,一定有着略显稚嫩和不尽完善之处。短短一年的实践就能取得这样的收获,不能不归功于市场定位的准确和上海听众对纯新闻类型化电台的接受与认可。历年收听率调查结果也证明,新闻和新闻类节目在上海听众最为喜爱的广播节目类型中,始终排名第一。
当今社会,我们正进入一个海量资讯时代。互联网、手机短信、互动电视、卫星广播,新技术、新媒体不断涌现,对传统媒体而言,受众市场受到了分流,而对广大受众而言,有时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反而可能无所适从。类型化新闻电台的出现,将可担当听众的资讯过滤器,社会的舆论把关人。
不可否认,广播在我国当前的传媒市场中正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2002年全国广告总收入为903.15亿元,广播21.9亿元,在传统的四大媒体中仅比杂志广告高。我国广播广告占GDP的比重也低于国外的同行,如,美国的广播广告占GDP的比重是0.17%,我国2002年广播广告仅占GDP的0.00166%。辊輱讹但是近年来,中国广播广告收入呈现的是一种增长的态势,年增长率20%左右。2001年浙江、山东、北京等台的增幅甚至超过40%。由此可见,广播媒体的发展仍然有潜力可挖,它的发展景依然看好。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广播再次复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的流动性将会日益增强,对资讯要求将会日益提高,对时间的分配将会日益吝啬,类型化新闻电台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会随着广播的复兴迎来发展的春天。
(作者系东广新闻综合频率主编)
注释:
①雷跃捷、王宇:《中国广播竞争战略选择的基本判断》,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
②④周小普:《广播如何走出困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
③张勉之:《美国的全新闻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
⑤张志安:《当前广播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策略》,新华传媒工场2004年
⑥曹璐:《当代中国广播媒介的理念与功能变革》,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3年
⑦来洁:《崭新格局、最快速度、更大价值——东广新闻台开播一年间》,上海东方广播电台2004年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2004年
UFO真的多次出现在中国吗?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了连日来各地罕见高温的三大成因
何立富说,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而今年不仅副热带高压控制南方地区的时间长,副热带高压本身的强度也偏强,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台风来与副热带高压对抗,这使得一些地方出现了比较极端的高温天气。
造成这种罕见高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出梅较早,副热带高压从7月上旬便开始持续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下沉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大气湿度大。
其次,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7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还处在梅雨季节,而今年由于出梅早,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再加上副热带高压比较强,导致气温持续攀升。
第三,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截至目前,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几乎没有。往年因为有台风登陆,因此副热带高压在台风的影响下会撤退、断裂,天气也呈现出热一阵,一场台风雨来了又降温这样的天气形势,称之为间歇性高温。
而今年台风影响偏南,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导致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内陆,所以高温长期煎熬长江中下游一带就在情理之中了。
“烧烤”模式
上海:“铁板培根”
29日下午1点左右,上海电视台记者在人民广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块五花肉放在大理石地面上,30秒后贴地的一面已经泛白,10分钟后已经八分熟。
7月30日12时54分,记者往平底锅中放置了一片生培根,并将平底锅放置在上海徐家汇商圈的马路上。生培根片煎至八分熟一共用时约80分钟,整个过程中地面温度一直高于60℃。当日,据上海市中心气象台消息,上海最高气温达39℃。
江苏:“路面烤鱼”
7月29日,江苏镇江,一辆运送鲜鱼的货车因为操作不当,在连接扬溧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速公路的丹徒互通内翻车,三万斤活蹦乱跳的鱼儿撒满匝道路面,一时造成道路单向中断,幸亏人员没有大碍。可惜的是,由于高速路面气温太高,大部分的鱼儿捡着捡着就“烤熟”了!
湖南:鸡蛋自然孵化
7月29日中午,湖南省娄底市,正在做饭的谢女士敲开了一枚鸡蛋,她发现蛋黄有些异常,定睛一看,竟然是一只小鸡的雏形。谢女士赶紧又敲开了几枚鸡蛋,发现都是同样的情形。据谢女士介绍,“可能是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房间成了自然孵化器。”。
高温天“八项注意”
一要注意在户外工作时,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三要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四要注意饮食卫生;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
六要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七要注意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
八要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相关资料与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百度搜索
相关参考来源如下:
://.cfcyb/news/21577819.html
://news.163/13/0731/02/95329IU700014AED.html?from=tag#jlist_1111
://.ablb.cn/a/zxlb/gnlb/2013/0731/5666.html
1999年为什么UFO会频显中国领空?
“UFO”两过上海
某报上海报道:“不明飞行物又光临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在9日再次“现形”。这次,它以用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轨道,在申城上空“逛”了十几分钟后,又神秘地消失了。
据站在虹桥地区的目击者杨**称:9日下午4点40分左右,西南上空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与上周四出现的一般无二,飞行物全体呈金**。头部很亮,身后拖着白色的尾巴,比飞机短得多,像燕子的尾巴,交叉后又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匀速地在天空中飞着,整个过程与上次时间相似,大约在十几分钟之内。
4点45分,在新闸路的目击者胡**称:前天下午5点左右,看到与上周四一样的飞行物,正由南朝北匀速飞行,整体金**,就像“哈雷彗星”。与胡**一起的同事都嚷道“看见了扫帚星”。
上海天文台汪显坤告诉记者:前天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时间与上周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相隔7天,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其次是两次出现时间都在下午5点左右,不明飞行物的位置、形状颜色、轨道,两次都一模一样,这样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断:这是飞行器,而且是人工飞行器。它不是云,也不是光,更不是大气现象。天文台能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态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不久将会揭晓。
对于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学院派”和“百姓派”两大类。“百姓派”坚持认为是“天外来客”在观察上海。
一束光而已
“学院派”的大部分意见是,这是一种大气现象。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启承接受传媒访时,以断然的口气表示:“何来UFO?一束光而已。”
据傅启承分析,其一,这个“不明飞行物”不可能是流星,流星在天空闪现只有几秒钟时间,不可能在天空静止十多分钟;其二,不可能是人造卫星碎片,因它与陨石相似,闪现时间短且不能静止;其三,也不可能钢球,太阳光照在气球上确实会发光,但是球是圆的,在半空中见到的只开个点,而“不明飞行物”则是长条形的;其四也不可能是飞机,因为飞机是运动的。由此傅启承认为那是一种气象现象。他解释说,可能是一缕夕阳的光线从一条极小的云缝中射出,斜照在一片云层的底部,呈橙红色。由于当时风力极小,云彩缓慢行进甚至静止。
不明人造物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家澄却认为,如“不明飞行物”确似目击者所言,会拐弯移动,则不可能是云彩。在目击者中,专业人士江晓原称,当时地平高度为60度,而且周围没有云彩,是晴朗的蓝天,因此应否定“不明飞行物”是彗星、流星、飞机、云彩的可能性,他倾向于是“不明人造物体”。
特殊飞行器
在经过数天的争执后,权威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发言称:“很可能是一种特殊飞行器。”根据得出这一结论的王思潮研究员解释,空中发光物可有7种不同类型。按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的现有资料分析,可基本排除天体、高空气球、云彩、飞机尾迹等。对于“一束光”的看法,王思潮明确表示不赞同。他称,在近万米高空,云彩不可能在一个多小时中基本保持原状。
来自华东空管局的消息排除了新型号飞机实习的可能。
1999年12月10日广东发现UFO
12月10日,广东省新丰县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并被拍摄下来。
10日傍晚6点40分左右,在新丰往广州方向的山区公路上,广东省水电二局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刘少波发现并拍摄到不明飞行物。当时,这一不明飞行物正在以弧线形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尾部喷出两道白色尾翼。据刘干事介绍,从拍摄开始到飞行物消失,大约有10多分钟。
1999年12月12日台湾了看到了UFO
12月12日,在我国台湾省北部地区,一当地居民拍摄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照片。拍摄者称,当时他看到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划过,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个不明飞行物被怀疑是前几天曾在上海出现的飞行物。
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逮住”UFO
12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北京昌平区刘村镇西南部的上空,出现了两个不明飞行物体。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地拍下了这两个不明飞行物体。这两个飞行物与近日出现在上海的飞行物极为相似,两个飞行体一上一下缓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约20分钟左右,飞行物体飞离记者的视线。中央电视台在当天晚上晚间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
1999年12月14日强光掠过重庆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点49分,正在重庆大溪沟人和街68号楼顶上休息的冯昌仁老人激动得大叫起来,一种明亮的不明飞行物划过重庆上空。
冯昌仁老人称,当时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顶的空地上练毛笔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闪,猛然抬头,只见一道强烈亮光正从黄角丫方向迅速“掠视”过来,还带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冯老忙喊孙子、老伴和邻居看。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飞机飞得高一点、快一点,很快飞向了港北方向,大约持续了两分钟。因时间太短,冯先生没有来得及拍下这道“奇观”。
记者得知后,迅速与驻渝空军某部取得联系,该部称,昨日重庆上空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市气象台也称,昨日天气没有异常变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飞到长春
继上海发现不明飞行物后,12月11日下午,长春市民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用摄像机摄下了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
12月11日下午4时,长春一栋居民楼5楼的姜先生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发现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个发光体,呈橘**。此时是下午4点零7分,当时太阳已落山,天边的云彩呈粉红色,姜先生立刻打开了自家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最初的两分钟,该飞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缓慢移动,中间闪着亮光,尾部是非常美丽的橘**。接下来,该飞行物又平行飞行,有一瞬间,几乎停留在空中一动不动。大约下午4点10分,在这一飞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大约下午4点18分,两个飞行物在姜先生的视线中完全消失。
记者向当地驻军了解到,当日并没有举行过飞行实习。而同样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的市民王先生则说,该飞行物的飞行情形与电视上所播的上海发现的不明飞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现长春
一不明飞行物体20日下午三度光临长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这是12月11日以来不明飞行物第二次出现在长春市上空。
据目击者介绍,12月20日下午3点45分钟左右,长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现一橘**飞行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几分钟后便不见踪影。大约十几分钟后,该不明飞行物又从相反方向飞回,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不明飞行物看起来特别清晰,头部呈圆形,尾部特别长,飞行约一分钟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隔了有十来分钟,该“飞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样,出现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报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飞行白光”拜会江城武汉,造成700余株大树拦腰折断。
9月11日深夜,大连市一位市民称亲眼目睹4个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暗**,在云层上做旋转式飞行,其速度比飞机快2~3倍。
11月23日17点30分左右,数人在汕头机场共同目睹一不明飞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状)拖着约10米长的淡**尾烟从北向南缓缓飞行,17点45分从视界中消失,整个过程约15分钟。
12月2日17点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现一橘红色不明飞行物。
12月7日17点20分,厦门岛西南方发现不明飞行物,约持续15分钟。
12月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大连市上空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它像一个火球,扁扁的、长长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飞行,呈橘**,10分钟后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飞行物再度光临上海,与7天前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颜色、轨道都一模一样。
12月11日下午5点,武昌一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不明飞行物自西南向东飞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飞行物似一条小小的白色光带在天空游弋。
12月11日下午4点零7分,长春市上空出现一橘**发光体,大约4点10分,这一飞行物左下方又出现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
2000年1月7日,卫星逮住巨大不明发光体
覆盖山东半岛及海域上空;
形状为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被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拍下实况;
藏在人类肉眼难及的大片厚重云层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点,山东莱山机场烟台民航站气象台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该站工程师在5日晚的气象卫星云图中惊讶地发现,山东半岛上空出现巨大的不明发光体。
据《烟台晚报》报道,这是莱山机场气象卫星系统开通以来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现象。据介绍:1月5日23点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图时(GMS-5气象卫星在距离地面2万米的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专门拍摄北半球的气象云图),发现了这一巨大的不明发光体。发光体所覆盖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跨距为3~5个经纬度,中心位于东经122度、北纬36度,呈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影图经放大处理可以看出:发光体外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空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而据红外云图显示,此时的山东半岛上空是大片厚重的云系。由此可以推测,由于不明发光体位于云层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据了解,GMS-5卫星每隔1小时拍摄一幅云图,然后经过半个小时的系统处理,再向地球各卫星云图接收装置发送信息,所以北京时间23点32分云图上出现的发光体,实际是23点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目前,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只能断定其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发光体,而且可能在运动中,不能进一步断定其是人工物体还是其他。
该不明发光体有两点可疑之处,一是红外系统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没有任何物体、发光体,而可见光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专家推测,该发光体外部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是具体大小难以计算,单从卫星云图看,发光体几乎覆盖整个山东半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发光体距离卫星镜头较近。
据介绍,此前,该气象站人员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奇怪的发光体在山东半岛上空,不过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频频亮相的UFO是啥,南航专家称难以捉摸
1999年末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等地上空频繁出现的“UFO”究竟为何物,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猜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专家接受记者访时说,这个东西八成不是飞行器。
南航飞行器系教授、博导姚卫星说,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UFO”是飞行器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首先飞行器要在空中飞行,就要通过一定的飞行速度来形成一个将自身托升在空气中的升力,但是从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来看,这个“UFO”的飞行速度实在缓慢,无法产生这样大的升力;其次在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中,“UFO”还会以静止的姿态停留在空中,而此时它尾部的喷发物却冲向上,这在空气动力学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飞行器要静止在空中,开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动力,那么它的动力面就应在下方、喷发物也是冲向下才对。此外,这个“UFO”还会在极短的瞬间时而缓慢、时而飞快的变速方式飞行,从物理学的加速度上看,飞行器绝对做不到。姚教授认为,所谓的“UFO”极有可能是一团在落日光线斜射下、受忽快忽慢风力驱动的云朵,在目击者的眼中产生了错觉而已。
姚教授同时表示,以上的理由都是从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来谈,但如真有地外文明向地球派遣了与我们的动力、操作方式完全不一致的“天外来客”,这就超出了我们目前对飞行器的理解了。
真是“天外来客”吗
专家们对此持审慎态度。他们认为,外星人飞行器光临地球,目前只是传说,人类并没有找到可以证明地球外文明存在的证据。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也向记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就目前而言,无论是人造飞行器还是无法证实的天外来物,都尚未对人类构成威胁。缪其浩更进一步表示了对媒体如实报道“不明飞行物”的赞赏。
上海天文台承诺,它将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状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将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揭晓。
1999年11月2日16∶45、11月9日
16∶45“UFO”两过上海某报上海报道:“不明飞行物又光临上海!”相隔正好7天。上周四,在申城上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在9日再次“现形”。这次,它以用同样的形状、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轨道,在申城上空“逛”了十几分钟后,又神秘地消失了。
据站在虹桥地区的目击者杨**称:9日下午4点40分左右,西南上空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与上周四出现的一般无二,飞行物全体呈金**。头部很亮,身后拖着白色的尾巴,比飞机短得多,像燕子的尾巴,交叉后又散开。这个不明飞行物匀速地在天空中飞着,整个过程与上次时间相似,大约在十几分钟之内。
4点45分,在新闸路的目击者胡**称:前天下午5点左右,看到与上周四一样的飞行物,正由南朝北匀速飞行,整体金**,就像“哈雷彗星”。与胡**一起的同事都嚷道“看见了扫帚星”。
上海天文台汪显坤告诉记者:前天出现的不明飞行物,出现时间与上周四第一次出现的时间相隔7天,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其次是两次出现时间都在下午5点左右,不明飞行物的位置、形状颜色、轨道,两次都一模一样,这样就可以作出初步判断:这是飞行器,而且是人工飞行器。它不是云,也不是光,更不是大气现象。天文台能从不明飞行物的固定轨道和形态中作出精确判断,答案不久将会揭晓。
对于这次“不明飞行物”光临申城,众说纷纭。大致可分为“学院派”和“百姓派”两大类。“百姓派”坚持认为是“天外来客”在观察上海。
1999年12月10日广东发现UFO
12月10日,广东省新丰县上空也出现了类似的不明飞行物,并被拍摄下来。
10日傍晚6点40分左右,在新丰往广州方向的山区公路上,广东省水电二局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刘少波发现并拍摄到不明飞行物。当时,这一不明飞行物正在以弧线形往西北方向缓慢移动,尾部喷出两道白色尾翼。据刘干事介绍,从拍摄开始到飞行物消失,大约有10多分钟。
1999年12月12日台湾了看到了UFO
12月12日,在我国台湾省北部地区,一当地居民拍摄到了不明飞行物的照片。拍摄者称,当时他看到一个火球一样的东西从天空划过,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个不明飞行物被怀疑是前几天曾在上海出现的飞行物。
1999年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逮住”UFO
12月12日下午5点左右,北京昌平区刘村镇西南部的上空,出现了两个不明飞行物体。中央电视台记者成功地拍下了这两个不明飞行物体。这两个飞行物与近日出现在上海的飞行物极为相似,两个飞行体一上一下缓慢向天空的南部移去。大约20分钟左右,飞行物体飞离记者的视线。中央电视台在当天晚上晚间新闻节目中作了报道。
1999年12月14日强光掠过重庆
1999年12月14日下午5点49分,正在重庆大溪沟人和街68号楼顶上休息的冯昌仁老人激动得大叫起来,一种明亮的不明飞行物划过重庆上空。
冯昌仁老人称,当时他和老伴陪小孩子在屋顶的空地上练毛笔字,突然感到一亮光一闪,猛然抬头,只见一道强烈亮光正从黄角丫方向迅速“掠视”过来,还带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冯老忙喊孙子、老伴和邻居看。这道亮光比平常看到的飞机飞得高一点、快一点,很快飞向了港北方向,大约持续了两分钟。因时间太短,冯先生没有来得及拍下这道“奇观”。
记者得知后,迅速与驻渝空军某部取得联系,该部称,昨日重庆上空没有任何异常反应。市气象台也称,昨日天气没有异常变化。
1999年12月11日UFO飞到长春
继上海发现不明飞行物后,12月11日下午,长春市民也发现了不明飞行物,并用摄像机摄下了飞行物从出现到消失的全过程。
12月11日下午4时,长春一栋居民楼5楼的姜先生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突然,他发现他家的西南方上空有一个发光体,呈橘**。此时是下午4点零7分,当时太阳已落山,天边的云彩呈粉红色,姜先生立刻打开了自家的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最初的两分钟,该飞行物是由上向斜下方缓慢移动,中间闪着亮光,尾部是非常美丽的橘**。接下来,该飞行物又平行飞行,有一瞬间,几乎停留在空中一动不动。大约下午4点10分,在这一飞行物的左下方又出现了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大约下午4点18分,两个飞行物在姜先生的视线中完全消失。
记者向当地驻军了解到,当日并没有举行过飞行实习。而同样观看到这一奇特现象的市民王先生则说,该飞行物的飞行情形与电视上所播的上海发现的不明飞行物很相像。
1999年12月20日UFO再现长春
一不明飞行物体20日下午三度光临长春市上空,引起市民驻足观看。据悉,这是12月11日以来不明飞行物第二次出现在长春市上空。
据目击者介绍,12月20日下午3点45分钟左右,长春市西南天空突然出现一橘**飞行物,从西南往东北方向飞行,几分钟后便不见踪影。大约十几分钟后,该不明飞行物又从相反方向飞回,与上次不同的是,这回不明飞行物看起来特别清晰,头部呈圆形,尾部特别长,飞行约一分钟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隔了有十来分钟,该“飞行物”三度折回,和第二次的情形完全一样,出现不久就消失了。
1999年报道的UFO
6月22日晚,“不明飞行白光”拜会江城武汉,造成700余株大树拦腰折断。
9月11日深夜,大连市一位市民称亲眼目睹4个类似UFO的不明飞行物,暗**,在云层上做旋转式飞行,其速度比飞机快2~3倍。
11月23日17点30分左右,数人在汕头机场共同目睹一不明飞行物(前部看不出形状)拖着约10米长的淡**尾烟从北向南缓缓飞行,17点45分从视界中消失,整个过程约15分钟。
12月2日17点05分左右,上海西南天空出现一橘红色不明飞行物。
12月7日17点20分,厦门岛西南方发现不明飞行物,约持续15分钟。
12月9日下午4点30分左右,大连市上空出现一不明飞行物,它像一个火球,扁扁的、长长的,由西北往西南,由低往高飞行,呈橘**,10分钟后消失。
12月9日傍晚,不明飞行物再度光临上海,与7天前出现的时间、位置、形状、颜色、轨道都一模一样。
12月11日下午5点,武昌一摄影爱好者拍下了一张不明飞行物自西南向东飞行的照片,照片上不明飞行物似一条小小的白色光带在天空游弋。
12月11日下午4点零7分,长春市上空出现一橘**发光体,大约4点10分,这一飞行物左下方又出现一个飞行物,两飞行物交叉飞行,速度极为缓慢。
2000年1月7日,卫星逮住巨大不明发光体
覆盖山东半岛及海域上空;
形状为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被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拍下实况;
藏在人类肉眼难及的大片厚重云层之上。
2000年1月7日下午6点,山东莱山机场烟台民航站气象台传出一条重大新闻:该站工程师在5日晚的气象卫星云图中惊讶地发现,山东半岛上空出现巨大的不明发光体。
据《烟台晚报》报道,这是莱山机场气象卫星系统开通以来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现象。据介绍:1月5日23点32分,莱山机场气象台工程师在接收日本地球同步静止气象卫星GMS-5拍摄的气象卫星云图时(GMS-5气象卫星在距离地面2万米的高空与地球同步运行,专门拍摄北半球的气象云图),发现了这一巨大的不明发光体。发光体所覆盖的地域是山东半岛及东南海域上空,跨距为3~5个经纬度,中心位于东经122度、北纬36度,呈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
影图经放大处理可以看出:发光体外部呈亮白色,并由内向外均匀地呈现出3~5层浅绿色光环,椭圆空起的两端分别显示出燃烧喷射状物质散落的形状。
而据红外云图显示,此时的山东半岛上空是大片厚重的云系。由此可以推测,由于不明发光体位于云层之上,地球人用肉眼根本看不到。
据了解,GMS-5卫星每隔1小时拍摄一幅云图,然后经过半个小时的系统处理,再向地球各卫星云图接收装置发送信息,所以北京时间23点32分云图上出现的发光体,实际是23点左右拍摄的卫星照片。目前,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只能断定其是一个巨大的不明发光体,而且可能在运动中,不能进一步断定其是人工物体还是其他。
该不明发光体有两点可疑之处,一是红外系统拍摄的同一位置的照片没有任何物体、发光体,而可见光系统拍摄的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专家推测,该发光体外部温度可以随气温变化而变化。二是具体大小难以计算,单从卫星云图看,发光体几乎覆盖整个山东半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发光体距离卫星镜头较近。
据介绍,此前,该气象站人员也曾经看见过一个奇怪的发光体在山东半岛上空,不过当时没有记录下来。
频频亮相的UFO是啥,南航专家称难以捉摸
1999年末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春等地上空频繁出现的“UFO”究竟为何物,在社会上引发了各种猜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专家接受记者访时说,这个东西八成不是飞行器。
南航飞行器系教授、博导姚卫星说,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分析,这个“UFO”是飞行器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首先飞行器要在空中飞行,就要通过一定的飞行速度来形成一个将自身托升在空气中的升力,但是从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来看,这个“UFO”的飞行速度实在缓慢,无法产生这样大的升力;其次在录像和目击者的描述中,“UFO”还会以静止的姿态停留在空中,而此时它尾部的喷发物却冲向上,这在空气动力学中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飞行器要静止在空中,开始产生一个垂直向下的动力,那么它的动力面就应在下方、喷发物也是冲向下才对。此外,这个“UFO”还会在极短的瞬间时而缓慢、时而飞快的变速方式飞行,从物理学的加速度上看,飞行器绝对做不到。姚教授认为,所谓的“UFO”极有可能是一团在落日光线斜射下、受忽快忽慢风力驱动的云朵,在目击者的眼中产生了错觉而已。
姚教授同时表示,以上的理由都是从目前人类的认知范围来谈,但如真有地外文明向地球派遣了与我们的动力、操作方式完全不一致的“天外来客”,这就超出了我们目前对飞行器的理解了。